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论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研究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论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研究王青(中国门办撑兖钧皖,江苏驯)摘要: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理论与批评以及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特别分析了在当下全球化语境的条件下,中国的文
论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研究王青(中国门办撑兖钧皖,江苏驯)摘要: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理论与批评以及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特别分析了在当下全球化语境的条件下,中国的文艺学研究应如何处理好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研究问题。文章指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真正建立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艺学研究。关键词: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学;中国特乙中国气派;创新冲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4(2006)11叫057《3进入21世纪,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全球化已经成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又使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这一现象正在日益影响和波及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全球化实际上是始自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资本在全世界的运作和扩张过程。这一过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它从经济领域迅速扩展到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电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产:品。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r”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来看,全球化与其相对立的本土化既有对峙的一面,同时也有着融合和相通的一面,也既如罗兰·罗伯逊所说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相互作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全球本土化”现象的出现: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本土化也不可能阻挡住全球化的浪潮。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大语境之下,中国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理论如何能保持中国的民族和文化身份?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应是每一个中国学者思考的问题,同时重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沦与文化批评对于弘扬后人文主义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4年1月5日)中指出: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没工程,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加强党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等等。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建立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做贡献。对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来说,则是要吸取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前沿的、精华的部分,又要结合我们中国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具体实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研究体系。至今人们仍然不能忘记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黄金时期。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被束缚了多年的文艺批评界骤然发现西方的文艺理论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并取得长足的进展。一时间接受美学、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女权主义批评风涌而进,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研究界的视野。然而,在这种形式下,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们一方面感到一种震撼,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感到“失语”,而使自己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这时期的批评界,大多处于介绍、引进西方话语的“跟着说”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国批评界一个引入注目的走势或许就是从文学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工业突然“崛起”,大众文化有如一片燎原大火蔓延全国,使中国的文化景观在短短几年内一下子改观,批评界和理论界随之做出反应。显然,文化研究对回应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优越性。不仅如此.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艺研究界也在思考着一系列问题,如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中国学者如何面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挑战,变“跟着说”为“对着说”,最终发出自己的声音等问题,其中也包括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文本批评与文化批评双向拓展等问题。一57—一国驰BTu2006锚11期对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状况,社科院陈定家在《中国文学年鉴》中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对于20世纪90年代最后几年的中国文艺理沦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光荣与梦想’已经成了遥远的记忆。但是,‘逼近世纪末’的中国文艺理论自有其历尽绚丽和繁华后的冷静与凝重。在这个‘多元并存’和‘杂语共生’的时代,中国文论和批评不懈地追求着文学意义的证明与敞亮,在不断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沧桑印记和沉重的‘阐释焦虑’。中国文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大约是:‘现实主义冲击波’、‘文艺理论的现代性问题’、‘后现代’、‘后殖民,、‘新写实’、‘新状态’、‘新生代写作’、‘关于古代文沦的现代转换,、‘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文化消闲,与‘消闲文学’、‘人文精神讨论的新进展’、‘重写文学史’和‘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理论’、‘关于知识分子写作的探讨与争鸣’、‘20世纪回顾’、‘五四80年反思’、‘共和国50年纪念’、‘新时期20年审思’等等,列出这样一个学科热点问题菜单,再加上相关问题适当的‘友情链接’,这也许是我们所能设置的认识世纪之交中国文论发展概貌的最简便的‘路径’之一。”冈进入21世纪,“‘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在新世纪仍然保持着强劲势头。对全球化背景下文艺理论的发展与未来的关注,‘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及其对传统文论的挑战,‘休闲文学’的再度提出和引起的争鸣,‘生态文学’的闪亮登场和文艺理论界的回应等等,对中国文论的发展都将产生相应的影响。”哒几年的中国文论总体上可以说只是在继续保持着上个世纪就已开始的多元化和多声部的态势。但是,目前文化研究,特别是一些人盲目地要求文艺理论研究“扩界”的趋势也使得一些学者担忧,因为文化研究既给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因为文化研究往往使得文学研究的“文学性”丧失。面对上述现状,中国的文艺理论界与批评界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更为严重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好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文艺学研究的问题。文艺学作为高校汉语盲文学专业的一级学科,它的教材建设也如上所述中国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研究界所走的道路一样,经过引进前苏联教材,模仿前苏联教材体系,到打破前苏联模式,探索走中国化的道路的几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最先被翻译过来,成为当时的标志性教材。它的强烈的政治色彩,以及对马恩列斯思想的片面理解,和用政治来阐述文学理论的学科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国以后数十年的文艺学学科发展。该书的基本主题是日丹诺夫主义。以后译介过来的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谢皮洛娃的{文艺学概论》、柯尔尊的《文艺学概论》大致都可看作是对季摩菲耶夫的重复。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召开了“文科教材会议”。此后,蔡仪、以群领导的写作群体于1963-1964年间完成了《文学概论》和《文学的基本原理》。其基本的模式仍是仿照苏联,增加了文学起源论、鉴赏论和批评论,以及对于中国历代文艺作品阐发的补充。这样,教材基本上从例子到表述方式都有了中国特色。20世纪80年代,文艺学教材建设得到了一定发展。当时许多高校的文学概论课使用的教材基本是蔡仪本和以群本。以后,十四院校编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文学理论基础》和北师大中文系编的《文学概论》也作为高校中文系使用教材。20世纪90年代起,文艺学教材建设成就斐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吸收了更多的西方文艺学成果,在观念和方法上都更加开放。其中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代表了这方面的成果。《文学理论教程》出现于1992年,曾被许多高校采用,被公认为具有真正“换代”性质的教材,代表了新时期文艺学教材的最高成就。首先它大胆吸收国内外文艺学研究的新成果,立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人类活动论与生产消费论,对文学予以综合论述;其次,它强调文学的自主性,将其界定为“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对文学特殊的本质的规定性及文学生产消费过程的二重性,也绐予了充分的重视;再有,它强调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与历史性,指出“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所以它总是随着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的发展而发展,它永远是生动的、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静止的”,对文学的定义也充分考虑到了历史维度,不仅从“文化”、“审美”、“惯例”三个途径界定“文学”,而且专门设置“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一节,再次申明文学界定的艰难,表现出可贵的学术品格。新时期出现文艺学的教材,现在看来也是存在一些问题。拿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的基本理论》(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这本公认的较好的教材来说,据2002年“文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讨会”与会者的反映,仍然对这本教材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批评。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阐述,以及教材中西方话语的使用等等。2004年的版本显然在上述方面有所修订,在章节和内容上都做了修订,一些问题的讲述也更加清晰。面对日新月异的文学现实,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文艺活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活动、欣赏水平,以及形形色色的文艺思潮,都要求我们的文艺学作自己的回答。随着全球化、高科技发展条件下的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的生活现象,新的文艺现象也会比以往更加层出不穷。正如童庆炳的《文学基本理论》中谈到的,我们的文艺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它具有实践性的品格与阶级性的品格。这就要求它应该是破除一切僵化模式与时俱进的。所以文艺学的教材,要回答新的文学活动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具备科学性,它才具有实际的创新价值。一58—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qikandaodu/2021/0407/421.html



上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几点思考写在
下一篇:北京全国青年美学文艺理论讨论会综述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