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文革时期三突出文艺创作理论的出笼及危害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所谓 “三突出”,即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 “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 “文

所谓 “三突出”,即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 “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 “文革”时期,由于江青的插手,文艺领域成为“左”倾思想泛滥的重灾区。1966年2月,江青在 《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 “左”倾文艺理论。这套文艺理论成为 “文革”时期开展 “文艺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随着“革命样板戏”的出笼,这套文艺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 “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 “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影响和支配了几乎整个 “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成为这一特定时期具有标志性的 “左”倾文艺理论。

江青与“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

“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怎样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964年,江青就把塑造正面英雄人物作为文艺创作的一个根本任务突出地提了出来。她说:“塑造正面英雄人物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根本命题。”这年7月,她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人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京剧应该提倡革命现代戏,而革命现代戏“主要是歌颂正面人物”。1966年2月,她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因此,可以认为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是江青“左”倾文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论点。“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就是对这一论点的扩展和发挥。

“三突出”的文艺创作理论产生的实践背景,则是“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和演出,是对“革命样板戏”创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革命样板戏”则完全是在江青的提倡和扶植下产生出来的。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江青提出在“文艺革命”方面要“有破有立”,“立”就是要标新立异,就是要“要搞出好的样板”。此后,“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和演出,事实上成为“文革”爆发前后“文艺革命”的主要内容。

1967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 《海港》 《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在北京集中会演,宣告了“革命样板戏”的正式诞生。这些“革命样板戏”的诞生,被看作“文革”的辉煌成果,得到了报刊舆论的竭力吹捧,其意义被无限夸大。《红旗》杂志1967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欢呼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的社论,认为“革命样板戏”的诞生,是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给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纪元”;“革命样板戏”不仅是京剧的优秀样板,而且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优秀样板,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各个阵地上的“斗批改”的优秀样板。那么,“革命样板戏”的“样板”意义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当时主要是认为它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史上,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工农兵的英雄形象;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真正实现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而且还以生动的艺术实践,为无产阶级文艺提供了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创作原则和创作经验”。正因为如此,“革命样板戏”当时不仅被认为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且被夸大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样板”,“革命样板戏”所开辟的道路,“是全世界革命文艺将要走的道路”。

1966年2月2日至20日,江青在林彪支持下于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4月10日,中共中央将 《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转发全国

于会泳第一次提出“三突出”的理论

“革命样板戏”诞生后,在总结创作经验时,“三突出”被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提了出来。1968年5月23日,为纪念“革命样板戏”诞生一周年,时任上海文化系统革筹会主任的于会泳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第一次提出“三突出”的理论。他说:“我们根据江青同志的指示的精神,归纳为‘三个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重要的即中心人物。”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qikandaodu/2021/0418/427.html



上一篇:沿党的思想而行依源头活水而进
下一篇: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文艺理论的历史贡献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