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是[01/26]
音乐艺术生文化课学习探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笔者一直是以文化学习为主的,从高中到大学,学的都是文化科目,但是不妨碍笔者对于音乐的热爱,从小学习乐器,大学里面在乐团身兼要职。在考研的时候更是回到了音乐领域,并
笔者一直是以文化学习为主的,从高中到大学,学的都是文化科目,但是不妨碍笔者对于音乐的热爱,从小学习乐器,大学里面在乐团身兼要职。在考研的时候更是回到了音乐领域,并且结交了一些音乐生,发现有不少的音乐生在文化课上面有所欠缺。
一、音乐艺术生的文化学习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普通高中学生和艺术(音乐)类中学学生之后发现,两者在本科时期都是走的音乐道路,但是之前的路程却不相同。一般来说,音乐生在上大学之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基本上从比较小的时候(小学时期)就决定长大之后要读音乐类的专业。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成长道路一般比较有目标和针对性,这一类学生从小时候开始每天至少花两三个小时去练习专业,并且从高中甚至初中开始就想方设法地进入音乐类院校的附中进行学习。这一种学生专业基础是很扎实的,决心走音乐道路的学生,在高二、高三的时候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高考之前的音乐统考上。音乐统考范围很广泛,涉及到乐理知识、视唱练耳、中西方音乐史等各方面,这些课程在音乐系本科生的学习生涯中,每一门都是独立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有的甚至要花几个学期才能够把相关课程学习完。因此,音乐生就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知识学习上,相对来说,文化课的学习就松懈了。笔者采访过很多同学,他们大部分都反映,高中班级里面的音乐班,文化课老师的管教是十分松懈的,布置很少的作业或者干脆不布置作业,对于学生的迟到旷课行为也是视若无睹。
因为对于文化课疏于学习,使得音乐生在大学平均文化素养偏低。在这个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代,许多音乐生写个请假条或是入党申请书,无一不是通过手机百度[1]。
二、文化课的重要性
文化课对于许多音乐生来说可能没有这么重要。近年来,随着音乐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音乐类的院校和音乐类专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音乐生已经成为大学生里面一个比较普遍的群体,但是因为音乐生高考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文化课水准比较低,以江苏省为例,文化课的一本分数线基本要比音乐高考分数线高上百十来分,平均一门功课就有几十分的差距,非常明显。
诚然,很大程度上,高考的特殊性使得广大的音乐考生只能用这样的应对学习方法。但长期不学习或者很少学习文化课,滋养了不少音乐生的惰性和散漫,高中的时候因为准备音乐统考落下的文化课,很多学生也选择了忽视而不弥补,等到了大学之后也只是一味练琴、练歌,逐渐成为一个专业的“演奏机器”而非一个专业的演奏家。
文化课对于音乐生,真的不重要吗?古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追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很多文豪,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无一不是精通音乐和律学,古代的诗词曲,都是可以用歌来唱的,直至现在,声乐专业中的民族唱法,也基本都是以古代的诗词曲为歌词配以旋律。由历史上的人物就可显而易见,文化课对于音乐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论文艺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音乐,总的来说是艺术领域下的一个分支,而艺术与文学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文艺”一词的由来
文艺,一开始就是指的字面意思,文就是文学,艺就是艺术,或者有时候可以认为是文学和表演艺术,这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之余,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而对物质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文艺最开始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重新意识到了人格的伟大,在满足温饱之余发现了人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提出人要养育人格,通俗来讲就是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恰恰相反,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文艺复兴的时候人们发现自身个性应该智慧;要有追求一致幸福的求实精神,对自身首先要研究个透,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自身或者其他事物只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要有乐观进取的精神,为了创建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所以文艺复兴彻底把人从历史、民族、宗教、地域等诸多划分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不仅是中文这么解释,在英语中,“art”这个单词一般情况下是解释为艺术,但是在做学科义的时候,art这个单词却解释为文科,这也间接反映了文化和艺术的不可分割性。
在汉语字典之中,对于“文艺”这一词有着两种不同的定义,第一定义是指将文学与艺术分离,即文学与艺术不能同一而论,而西方对于文艺的定义是不同的。在西方对于艺术分类的传统概念中,音乐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音乐、绘画、舞蹈、歌剧、建筑、戏曲以及新时代出现的电子音乐和电子游戏等。文学依旧属于艺术类下面的一个子项目。而这一层语义则是将文学和艺术完全并列,从艺术的范畴之中分离出来。在第二语义之中,文学,既可等同于艺术本身,也可延伸作为文学之艺能,强调了文学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客观属性。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qikandaodu/2021/0504/460.html
上一篇:新时代文艺建构国家文化形象的路径探析
下一篇: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年出版座谈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