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01/26]
- ·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是[01/26]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礼赞大师 | 郭绍虞:披沙拣金,为中国文学批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学术档案】 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苏州人。早年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燕京大学、大夏大学、同济
【学术档案】
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苏州人。早年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燕京大学、大夏大学、同济大学等校任教,解放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言学、书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汉语语法修辞新探》等二十余部作品,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清诗话续编》等,为建立有体系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作出杰出贡献。-“善于将不同门类的知识镕入一炉”-
“郭绍虞先生身处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中,学术上深受本时期中外文化交涉的影响。他不惟国学功底扎实,亦敏于吸纳外来思潮,治学力求会通文学与语言文字作一体化的考察,善于将不同门类的知识镕入一炉精心锤炼。”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允吉仿效杜甫《八哀》作诗传追怀中文系故老,写到郭绍虞先生时,有一句“博通疏堰塞,鳞萃汇炉锤”。
◆
??
抗战初北平沦陷,站在燕京大学课堂上,郭绍虞讲到《黍离》诗时,泪随声下。之后,拒不附逆的他离开北平回到南方。他反对“伪”、反对“滑”,分析汉奸的思想性情,批判部分文人“乡愿”的特质。他特别喜欢引用“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并将“狷性”写进对朱自清的悼念文章:
各人性分所限,未可一致,只须淡泊而不躁进,有正义感而不抹煞良心,自然不会帮凶;处事认真,生活严肃,自然也不会帮闲。不帮凶,不帮闲,虽不曾做到十足的积极的斗士,至少也可以说是不会与斗士背道而驰的。
在受聘于进步书局(亦称文明书局)后,郭绍虞编撰注释了多部著作,包括《清诗评注读本》《战国策详注》等。他亦在体校兼课,为准备讲义,编成我国第一部《中国体育史》,童年时代的好友叶圣陶为之作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万有文库”。
??
此时,新文化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顾颉刚在北大新潮社,邀请为《新潮》写稿的同乡叶圣陶和郭绍虞入社。郭绍虞与顾颉刚就此相识。1919年秋,他应顾颉刚推荐为北京《晨报副刊》每日供稿,于是来到北京“勤工俭学”——在北大旁听,同时做一些翻译、写作的工作,他说这样,方才受到了一些大学教育。
??
郭绍虞对蔡元培提倡的美育产生兴趣,1920年为《晨报副刊》连作98篇“艺术谈”,并先后发表《马克思年表》《记录杜威演讲稿》等作品。他赞赏苏俄社会主义,认同社会改造不仅在物质,更在精神,需从文艺改造起来,撰有《社会改造家列传》《从艺术上企图社会的改造》《俄国美论与其文艺》等文,译述日本高山林次郎的《近世美学》。后来,他曾对学生兼助手的蒋凡提起,当时自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英文、德文、日文都敢翻译——只有五四青年才敢这么做。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网址: http://www.wyllyppzz.cn/zonghexinwen/2021/0902/550.html
文艺理论与批评投稿 | 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 文艺理论与批评版面费 | 文艺理论与批评论文发表 | 文艺理论与批评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